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圆满召开

故乡情
2021-05-28

5月26-28日,“瓷韵留香”——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青瓷博物馆隆重开幕。龙泉市有关领导、外国驻华使馆外交官们,国内外香文化领域部分专家学者、工艺大师、非遗传承人、媒体记者、行业代表以及来自全国各省市香行业社团、香企业代表等近200人出席了大会和论坛。


4.jpg


5.jpg


中华香文化自神农尝百草、制蜡祭开始,延绵至今,而香具文化是香文化的重要支脉。商周时期烹制五谷的青铜器都可归入广义的香具范畴,战国的豆式薰炉以及两汉时期的博山炉,更是经典的专用香炉;北宋以降,瓷制器具大为兴盛,瓷香炉、瓷香具逐渐滥觞于世,而龙泉青瓷的香具是其中一颗耀眼璀璨的明珠。


1.jpg


龙泉青瓷的烧造历史超过1700多年,是中国制瓷史上最长的瓷窑系之一,其盛名声誉不亚于当时的汝、官、哥、定、均五大名瓷。2009年,浙江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全世界唯一入选非遗的“陶瓷类”项目。2020年5月,龙泉青瓷的三叶草香插“燔”,由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搭载,飞向太空。正因为如此, “全球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 的举办地选在了龙泉。


2.jpg


本次大会由北京香文化促进会、北京民俗博物馆、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云南民族大学香文化研究院、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由龙泉市人民政府承办。大会的主题是:芳香、健康、匠心、发展。从中华传统香具文化蕴含的“芬芳”“匠心”“人文”特质出发,共商实施“健康中国”和“人文中国”战略的香文化责任和担当,受到诸多国内机构和外国驻华使馆的高度重视,通过以世界香具文化为主题的国际交流,培养国与国的互信和认同感,进一步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3.jpg


5月27日上午,大会的开幕式在龙泉青瓷博物馆里举行。大会首先隆重举办了具有传统特色的礼敬香祖神农的典礼。典礼在《南风畅》古琴音乐中开幕,由北京大学肖磊博士担任主礼官,清华大学博士后王子宁担任副礼官,斫琴师王实担任行礼官,钟彩君担任从礼官。主要有三尊上香、恭颂祝文、敬献贡品、香具行上香、嘉宾上香、焚烧祝文等环节,其中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楼宇烈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金泽和木杨·凯朝 、浙江省209矿老员工张国强、国家花卉技术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程堂仁以及五位福娃分别向香祖神农敬献香品和贡品,北京香文化促进会秘书长刘增福诵读和焚烧祝文,另外还有几十位嘉宾集体敬香,典礼在《香祖神农颂》的袅袅余音中圆满落幕。


在典礼之后,龙泉市委副书记、市长翁志鸿首先发表了开幕致辞,接着由北京香文化促进会会长金泽讲话,最后由泰国驻华大使阿塔育·习萨目进行致辞,他对香祖神农的德行和功绩表达了赞颂,并对中国香文化和龙泉青瓷做出了高度评价。


6.jpg


在之后的授牌和签约仪式上,来自全国100多家社会团体、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联名支持发布设立“龙泉-中华香具文化中心”的倡议书。大会确定成立北京香文化促进会香具专业委员会,宣布成立中华香具文化研究中心并进行授牌。另外由国家花卉工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香文化促进会、与龙泉农业农村局签订《芳香种植项目合作协议》,以进一步提高龙泉市芳香种植业水平。为了让更多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由北京民俗博物馆与龙泉青瓷博物馆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香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培养,为了协同打造一流的芳香国际化人才,由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云南民族大学香文化研究院、北京香文化促进会和龙泉组织部门签订《芳香国际化人才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7.jpg


开幕式之后,国内外香文化领域部分专家学者、工艺大师、非遗传承人参加了高峰论坛,论坛由北京民俗博物馆馆长曹彦生、婺州窑历史文化陈列馆馆长雷国强主持,论坛的报告内容囊括香具文化的方方面面,从内涵、技艺、产业发展,再到世界香文化交流等等,一系列精彩的演讲和独到的见解将香具文化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8.jpg


大会当天下午,主办方举办“馨香在渊”主题的香文化展,龙泉市政府安排外国驻华使节嘉宾和论坛代表考察了龙泉青瓷博物馆及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来自国内江西景德镇、河北定州陶瓷、浙江龙泉青瓷、福建德化陶瓷、云南建水陶瓷、福建福州漆器、河北曲阳石雕、浙江龙泉金工等非遗工艺美术大师带来的香具作品推介,评选“香祖神农奖”等系列活动。


9.jpg


会议当晚,主办方向参会的各国大使、参赞赠送香祖神农画像,并邀请外国使节与国内嘉宾共同参与“同闻一炉香”的香文化雅集活动,“同闻一炉香”寓意“同呼吸,共命运”,深刻体现出香文化中蕴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10.jpg

11.jpg


这次大会是历史上首次世界性香具文化大会,推进了“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文化学术交流,探索国际香具文化的传承、交流和发展,推广龙泉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模式,为推进后疫情时代中国与世界人文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



( 编辑:姜鸽   雨池 )


文章底部图.png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