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家民族企业联盟共促“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法国中文电视
2017-05-23

2017年5月22日,“一带一路”民族文化经济合作发展高峰论坛在京举行。来自伊朗、哈萨克斯坦、沙特阿拉伯、阿富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马尔代夫等国家的驻华大使和官员,以及一带一路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与青海、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内蒙古、吉林、辽宁、北京等地近300家民族企业代表,围绕“民心相通 共享丝路”的主题,就对接发展战略、推动互联互通、促进人文交流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

       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中国人类学会会长郝时远表示,文化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丝路精神顺应了时代潮流,对世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贡献。目前,中国民族企业有加快发展、扩大开放的需求,也有“文化相通”的先天优势,正在中国“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阿富汗斯坦伊斯兰共和国驻华大使贾楠•莫萨扎伊就阿富汗经济与中阿贸易投资等情况进行了介绍和宣讲。他表示,“一带一路”为地区发展带来新机遇,阿富汗愿与中国携手推进相关项目建设,共享中国发展红利。莫萨扎伊诚挚邀请参加论坛的中国企业界人士去阿富汗考察投资。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驻华大使哈吉以《加强伊朗和中国人民的经济文化合作》为主题进行了发言,他表示,中国是伊朗在西亚北非地区重要的贸易伙伴。自2008年起,中国就成为伊朗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与中国稳定的政治、经济关系,是伊朗最重要的外交战略,双方要推动文化、经济多个领域的合作迈上新台阶。

       中国外交学会副会长、原中国驻阿联酋、约旦大使刘宝莱说,随着“一带一路”不断推进,这一伟大倡议正在沿线国家地区落地生根,并已取得早期收获。仅中东地区,就有10国已成为亚投行的创始成员国。此外,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每年都有文化交流执行计划,交流领域广泛,为民心相通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届论坛上,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驻华大使、相关领域专家和学者的见证下,来自全国的300余家相关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一带一路”民族文化经济合作发展联盟。联盟形成共识,将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打造一个传承和弘扬丝路精神的国际平台。

       长春市绿园区政府,甘肃省商业科技研究所则分别与伊朗大使馆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其中,长春市绿园区政府与伊朗大使馆达成建立有效沟通机制、推进经济领域合作、密切加强文化交流的共识,双方将在今年推进绿园区政府清真产业园等系列项目的合作。

       在论坛秘书长李小龙看来,此次论坛汇聚了民族企业及社会各界资源,为民族经济发展拓展了新的资源,深化了相关领域务实合作,也为中国民营企业提供了一个走出去的落地平台。

(法国中文电视驻中国区报道)

1.jpg


3.jpg



分享